搜索
您想要找的

关于印发《上海建桥学院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8-03-063391

各二级学院、部门:

现将《上海建桥学院2018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附件:2018年上海建桥学院工作要点


上海建桥学院

2018年3月5日


上海建桥学院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学校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调研年、评估年、建设年”的工作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质量核心,教学中心,学生本位,教师主体”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教学为本,本科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实施好卓越建桥计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着力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

一、加强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深入学习贯彻领会重要精神。把全面深入持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组织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将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针对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并形成措施清单,加强系统性、完整性思考,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指导学校顶层设计,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2.持续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切实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根基、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历史定位和现实指导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争取列入市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培育单位,加强思政选修系列课程《奉献中国》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好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3.继续强化学雷锋德育品牌。积极探索用“新时代雷锋精神”为引领,构筑思政教育新格局,融入思政课并与校训一同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融入德育全过程。成立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中心,举办雷锋精神与高校思政工作学术研讨活动,加大对雷锋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依托实体雷锋馆,建设网上雷锋馆,整合教育资源,继续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结合相关培训项目优势,进一步推进志愿者培训品牌基地建设。

二、以评促建,持续凸显教学中心地位

4.全面落实审核评估迎检准备。继续推进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加强对日常教学过程资料的规范整理,组织各学院进行教学状态分析并持续改进。做好各部门自评综述的撰写、问题查找和整改工作。加大力度推进专业达标评估,做好网络工程、日语、新闻学等7个专业的外审后续整改工作和软件工程、传播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外审组织工作。

5.扎实推进试点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完善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标《上海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一流本科建设试点方案》的要求和目标,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聚焦优势、特色的专业群,持续推进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对已有的13个试点专业,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其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稳步提升试点专业的数量,发挥规模和辐射效应,全面提升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注重优势特色专业的立项与建设工作,针对条件水平较好的专业,给予立项评审与建设的支持。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6.加快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步伐。立足办学定位,坚持需求导向,新增一批契合市场需求的本科新专业。鼓励支持二级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按照市教委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实施意见,根据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计划、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方案的部署,利用新校区二期建设的机遇,紧密对接上海市,尤其是浦东新区以及临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申报新增一批符合需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以优化学校办学资源,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以“对接一个产业或行业需要,对接若干企业或一个龙头企业联合办学”的思路,把新增本科专业从一开始就按照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求开展申报和建设工作。

7.推进成果导向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继续对所有课程进行达标及重点建设,继续开展能力本位和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注重对11个OBE教学规范性文件的落实;继续深化以过程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导向的1+X考核方式改革。开展以记录课程教学过程、测量教学目标达成度、侧重课程反思改进为内容的课程教学改善历程报告工作方法改革。关注课程思政和“创新教育”指标点的落实。

8.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工作。加强对中兴ICT、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评估,及时分析、总结合作过程中的得失,夯实合作项目的成果,建出成效,办出特色。进一步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逐步促进企业从单纯用人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转变。对现有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加强合作内涵、层次、质量和实效。

9.探索打造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体系。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构建本科四年阶段式、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增开创新创业选修课,开展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建设,推进创新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着力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锻造成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平台,聚焦第二课堂,使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形成联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等各级各类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尤其是在高年级阶段,探索建立既不脱离专业学习又相对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学生自主活动平台,让优秀学生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方面脱颖而出,助力学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学校品牌传播。试行灵活的学习制度,放宽学生学习年限,允许学生分段完成学业,支持学生休学创业。

10.搭建科研与学科建设上升通道。认真分解落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规划的条件和目标,明确具体责任和任务。加快向应用型学科转型,提高学科融入专业领域、企业合作、社会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注重培育引导,完善激励措施,鼓励成果孵化,提升科学研究的氛围、能力和层次。加强学术交流。继续做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报编辑、百家讲坛、学术道德建设等工作。

11.稳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大力引进高质量的国际课程和师资,稳步发展中外合作项目并提升层次。切实做好合作中及已有项目的管理和评估。总结“国际合作学期”实践模式并继续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有序落实年度派出计划,注重效能。加强涉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做好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筹建工作。

三、激发活力,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

12.切实加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方面首要保证“审核评估”“申硕”“教育教学质量”三项重点任务,将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分解落实到专业(学科)及重点课程,优化配备结构,构建优势团队,重点做好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企业背景的优质教师以及退休返聘教师的招聘服务工作。严格相关指标比例,积极储备优秀人才,做好多层次招聘、全方面培训及灵活的人才引进推荐奖励政策。加强新进教师职前、职中培养培训,严格执行新进教师的坐班和助教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做好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学位、专业发展工程和强师工程。多部本协作,做好“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各项工作;继续实施“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计划”,做好干部的管理、培养选拔和教育轮训。做好兼职教师的选配、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13.继续探索人事薪酬分配改革。巩固和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教师“分类要求、分类培养、分类考核、分类发展”的分类管理上力求有新的突破。挖掘薪酬分配的潜力,优化薪资结构体系和分配方法。充分体现能上能下、多劳多得、薪随岗走的工资改革策略。继续完善引进博士的薪酬体系及其配套政策。改革特殊劳动关系薪资模式,加强教职工福利和奖励,探索重点人群的中长期薪酬方案。

14.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关于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的文件精神,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内容。制定和施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突出教育教学业绩,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和民办学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15.不断完善岗位编制与人员管理。在综合考虑兼职教师聘用的前提下,以学生规模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科学核定二级学院的教师编制总数。选择若干二级学院开展试点,施行以编制总数为依据的教学工作量总包干制度。对照各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核定工作职责和人员编制,推进大部制改革。完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基础性资料,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系统性的组织编制、修订“岗位说明书”,纳入ISO体系文件并使之发挥实效。确保年内完成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重点岗位人员的岗位说明书修订工作。

16.加强议事协调机构日常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调整、清理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和非常设机构,调整重要领导小组、委员会等的组成人员,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并形成常态、动态的管理机制。落实各挂靠、牵头部门的责任,杜绝各管一摊和两张皮现象,做好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之间的衔接。加强日常工作中跨部门事项的协同合作,做好工作中的通气、协调、会商、会签程序。

17.优化目标责任制考核方式。梳理二级学院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将其中主要工作的考核纳入卓越建桥计划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之中。结合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优化卓越建桥计划管考范围和工作内容,析出常规性工作,强化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建立起以关键绩效指标为主、以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等客观性考核结果为主的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职能部门的定位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职能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施行学院和教师个人考核相结合的科研考核管理。

四、以生为本,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8.不断提升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将学风建设相关指标进一步细化,将“上课出勤率”“补考缺考率”“考研率”“四级通过率”“科技创新”等作为学风建设的“五项指标”对二级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实效进行考量。定期研讨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完善学生学习支持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教学助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推进高等数学、英语及专业基础课助教的设立,改进早晚自修的形式并不断提升效果。落实使用好学习档。加强诚信教育,配合好电子巡考,推进“以考风促学风”。

19.加强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从源头上把好辅导员岗位的招聘入门关,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的组成结构。推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项目化,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等四个特色工作坊,进一步形成和优化常规工作SOP。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月。夯实基础,做好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各项工作。

20.全面提升第二课堂建设水平。建立专业导师指导第二课堂的长效机制,推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加强共青团工作改革,明确定位,健全团学组织格局,加强对学术型社团的指导扶持,挖掘打造一批优秀学生社团。完善新生教育课程体系,继续办好“新生锻造营”“菁英学院”等特色项目。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力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发本校心理教育课程,进一步落实三级防御体系,建立周末值班制度,落实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程关怀。

22.深入关心学生发展与就业。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咨询工作室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搭建精准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健全就业服务信息推送跟踪机制,全力做好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国防教育和征兵动员组织工作,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帮扶机制。

五、把握重点,搭建强而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

23.深入推进卓越建桥计划和质量体系建设。根据新的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继续做好卓越建桥计划年度重点工作和各项任务的落实与管考。组织落实年度质量管理评审,完善内审机制,适时接受外部审核。继续开展内审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梳理风险点和利益相关方要求。继续做好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建设,编制质量工作白皮书,建立持续质量监控机制。

24.加强常规管理和督促检查。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定期通报相关情况。促进民主管理,强化和完善政策规章出台前的公开征求意见机制,继续落实 “双代会”换届工作,开好新一届“双代会”,进一步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做好新一期集体合同的协商和签订工作。发挥学生会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监督工作。广泛听取相关方意见,开展学生满意度座谈。加强档案日常管理,革新档案工作方法。

25.深入开展招生工作调研改革。积极开拓招生工作新思路,加强省市生源情况分析调研,合理编制、投放招生计划,优化生源层次结构。稳步做好国际合作相关专业的招生与日常管理,促进全员参与招生,继续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举办本科层次招生咨询会。做好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工作。

26.注重形象宣传与品牌建设。加强宣传工作,扩大对外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新闻报道、信息报送和对外宣传工作,着力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建桥美誉度和知名度,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凝练办学特色、弘扬雷锋精神与建桥文化。维护学校形象识别的统一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发布视觉识别与制作标准,纠正不当使用学校商标及视觉形象的行为。筹备召开宣传工作会议。

27.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继续做好各项目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整合相关系统,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加强数据管理、利用与分析,做好学生档、决策档,建立教师档。建立教学数据云存储中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持续推进BB平台的建设,继续做好培训、推广,发挥各平台作用。引进麦可思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行更客观、量化的评价,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的提高。

28.做好资源建设与基建改造。加快教学资源建设步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分2-3批对全校9个实验中心的所有实验室开展实验室达标创优验收,把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项目落地做实。加强实验室资源共享和绩效管理。做好实验室阶段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做好2018年政府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管理,完成工程训练中心和留学生公寓改造工程。

29.创建一流后勤服务及保障。创新学生社区管理工作模式,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抑制浪费,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环境卫生、道路车辆、商业餐饮、技防消防管理以及教育配套服务,营造平安惬意的校园环境。革新第三方合作模式,完善校园快递、送餐、班车及其他配套服务。推广无现金支付服务,推出后勤服务监管平台。

30.鼓励促进继续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挖掘资源和品牌效应,加强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资源的整合、辐射,扩大服务范围。及时调整继续教育的思路、策略和结构,提升培训项目的内涵与质量。申报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基地,搭建企业培训新平台。规范管理,突出服务,做好校内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做好非学历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

31.做好学校分类管理的选择和平稳过渡。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民办学校分类许可登记管理办法》,协助董事会认真做好学校分类属性的选择和申报工作,确保学校过渡阶段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

32.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中期检查。明确“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任务责任,深入调研“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摸清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不足和解决方案,检验各项任务及分项规划的执行情况与实际成效,分析主要指标和工作的完成情况、主要难点,对已经基本完成、明显难以完成的发展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