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是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师生创新创业、集聚优质办学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服务地方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向产教融合型大学转型是学校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再认识,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再深化,是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学校中长期发展的重大任务。


上海建桥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已成为学校应用技术型办学发展的特色。“十四五”以来,学校与临港集团、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上海南麟集成电路公司等多家公司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构建了全要素、深层次、多元化的深度产教融合体系,形成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应用型人才深度产教融合的培养特色。

学校与临港集团发起成立临港产业大学,作为理事单位,携手临港地区社会资源,促进高校产教融合建设,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主体承载区建设。

学校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合作共建“ 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 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并成立了智能系统与运维技术研发中心。 由自仪院投资 2900 万元,在学校建成了既是“生产基地” 又是“ 学习工厂” 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依托该基地组建的数联智造产业学院 2021 年 10 月获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 2022年 3 月,数联智造产业学院获国家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荣誉。近三年已与自仪院共同开设了《Eplan 电气设计基础与应用》《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等 3 门课程,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指导了 60 余名学生在该基地完成毕业设计,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16 项。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教融合基地)


学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获批第二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学校与上海南麟集成电路公司在校内共建了 2000 余平方米的“ 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 产教融合基地。企业投入 6000 万元建立集成电路中试线,引入版图设计、封装测试线、设备维修线、可靠性实验室和模拟演示线等,形成了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人才培养实训体系。


2024年9月,学校做出向产教融合型大学转型的重大决策。建设产教融合型大学,既有一定的基础,又有良好的环境,全体教职员工要大力发扬建桥敢为人先、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精神,充分发挥建桥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心,以全新的姿态在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上带头突破率先突围。


根据规划,通过持续不懈努力,学校着力构建以“一体两翼三融四境”为主要内容的产教融合模式,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每个专业至少开展1项紧密型合作,每个学院至少开展1项产权型合作,到2030年初步完成、2035年全面完成产教融合型大学转型,用产教融合型大学的鲜明特色充实应用型大学的鲜亮底色,建成全国公认的应用型一流民办大学。


“一体”,即在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下推动二级学院组建独立法人实体。促进具备条件的现有专业向具有独立法人的产业学院实体公司转设,新建专业按具有独立法人的产业学院实体公司组建。按照“二级学院+产业学院+实体公司”三位一体模式独立运营,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统一,成为专业办学有特色、企业经营有效益的产教融合实体。


“两翼”,即实现人才培养与工程项目双交付。每个产业学院都具有办学与办产(研、创)两项职能,将工程项目育人化,育人活动工程化。用来自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系统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匠精神等,培养卓越工程师或现场工程师;强化学生劳动观念、技能技术、质量标准等,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或产品。深入挖掘企业教育属性、教育生产属性,把行业职业标准转化为人才培养标准,把岗位技术技能转化为课程体系,把企业生产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进而把企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把教育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再把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实现人才与项目双交付。


“三融”,即要素融合、渠道融通、资源融汇。引导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要素按照产教融合逻辑充分融合。引导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实践、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等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融通,通过加强基础课学习确保学生具有相应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技术技能。引导各方资源集聚融汇,与合作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工艺设计中心、技术检测检验中心等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孵化等,并不断将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等融入教学。


(为积极响应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建设,将学校打造为产教融合特色校,学校已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将校园容积率由1.0提升至1.4,规划新增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功能为产教融合相关教学培训、研发办公空间。)


“四境,即构建“产、学、研、创”四场境融合生态圈。基于产办学,基于“产+学”办研,基于“产+学+研”办创,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学功能相对完整的产、学、研、创等四大学习场境。将行业企业及生产活动的“产境”、高等院校及教学活动的“学境”、科研机构及学术活动的“研境”和创业机构及双创活动的“创境”进行系统集成,把更多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把更好教学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更优人才资源转化为企业生产资源,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打造有温度、有智慧、有生命的“产学研创”融合生态圈乃至校企命运共同体。


(图为部分规划示意图,仅供参考,最终以实际建设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