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建桥——曾姝琦:坚持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自己的雷锋

一纸证书、一腔热情,只为山区支教

如果说,大学参军时未能前往边疆当兵,是建桥“兵哥”曾姝琦很大的遗憾,那么毕业前夕,他即将用另一种方式“圆梦”。

不久前,曾姝琦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师并非他的职业理想,他只是为了能前往贵州贫困山区支教而参加了考试。“在学校做专职教师,我不擅长,怕误人子弟。但是在亟需乡村教师的贫困山区,也许孩子们能够通过我了解和认识更多东西。”之所以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去企业、单位实习,而选择支教,一方面是因为这段时间比暑期支教更长,可能对山区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他怕工作后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做这些事。

贵州的贫穷,曾姝琦并非不知道。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家人体验过那里的生活,“穷”成了小曾姝琦心中对贵州的标签。可他不介意艰苦的环境,他说自己有过部队露宿野外的经历,与之相比茅草屋真的算不上什么。“正是因为贵州穷,所以我才更要去。我的退伍费,如果省吃俭用,剩余的可以补贴孩子们。”

他的满腔热血也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一晚,父子长谈。“你毕业后想干嘛?”曾姝琦忐忑地向父亲吐露了自己去贵州支教的打算,怕父亲不同意,他特意说成“去玩一玩”。父亲注视着他“想好了?”曾姝琦肯定地点了点头。“既然想好了……那就去吧!在教那些孩子时,如果钱不够花,来问我要。”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涌上曾姝琦心头,父亲的承诺与帮助,也能为孩子们购置更贵的篮球架、电脑了……


魔鬼训练都熬过,还有什么可怕



若非经历过军旅生活的历练,心疼孩子的父母,恐怕会用各种“不可以”把孩子的想法搪塞过去。

从军后第一次亲属见面,曾姝琦和他的父母在相遇的刹那间,相顾无言,泪流满面。他变黑了,脸上唯有牙齿白的发亮。他受伤了,手和膝盖的疤痕至今可见。这些伤口刚结了一层薄痂,在次日的训练中还会被再度撕裂。

若非经历过军旅生活的历练,他还将是刚入学时候那个迷惘的学生,而不会像现在这般懂得坚持。

福建野战部队参军,曾姝琦担任过连部文书兼军械器材员。部队的全训非常严苛。50KM野外拉锻中,他们在最热的78月全副武装,背着70斤的行囊,十几斤的枪徒步训练。脸上都是结块的盐巴,脚底都是硕大的血泡,更有直接中暑倒地的伙伴。

那时开始,他便真正懂得了“坚持”意义。当没有退路时,只有不断往前走,才能抵达终点。“坚持”并不是无可抵达的。在他离开部队时,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团记个人嘉奖一次,荣获优秀义务兵称号。退伍后,他把这份“坚持”带回学校,成为一个“那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的人。


退伍后,也是百变“兵哥哥”

由于退伍回来,他所需要融入的是一个全新的班级。热心助人、性格开朗的曾姝琦很快就成了班中被大家所信赖的那一个。

他是同学的“120”急救电话。某日凌晨三点左右,曾姝琦听闻隔壁寝室的男生不慎从床上摔下,他和另一名同学火速将这位200斤的同学送往医院,陪同就诊,并且通知家长。等到安排妥当,已是凌晨五点。怕回寝室睡过头,他就在教室睡着等待上课。还有一次,两名女生吃坏东西引发肠胃炎,他得知情况后,陪她们吊了一夜点滴,他说“就医时,她们不停的呕吐,非常需要照顾”。

他是室友眼中的“兵哥哥”。换寝室时,他主动选择了一间宿舍卫生检查分数常年不及格,卫生和生活习惯表现较差的寝室。第一次进入寝室时,看到杂乱宿舍的曾姝琦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开始独自一人承担起清扫寝室的任务,每周如此。慢慢地,室友们开始配合他一起搞卫生。其他寝室同学如果到寝室乱丢垃圾的话,室友们还会跟他们着急“信不信我们兵哥哥打你”。“有些事他们不愿意做,是因为没有人引导。在我看来,他们是我的弟弟和好兄弟,我比他们大,应该带他们一起做,这样就会有改变。”不久后,宿舍卫生检查的平均分从不及格到18分。


他也是很多学弟学妹心中的“铁人”。在前往台湾参加新生锻造营时,有一项骑行20KM的项目。在进行到10km时,一名学弟腿抽筋,在风雨中,他硬是坚持推行学弟,完成剩下的10km。他所带领的“红色服务队”6人,坚持冬日晚9点以后,关闭学校教学楼教学设备、灯和门窗。第一到第四教学楼,十六个楼层,每天爬下来计步至少3万。他是学院文明修身活动的负责人,在活动的16周期间,他每天巡查区域,处理各类表格并汇报工作,带领10名基层学导在各项评比中取得总评第一,也保持文明修身成绩优秀。后来,因为出色的工作,他又被交付学校文明修身总学导的重担……

不过,他太过纯粹的帮助,也曾遭受大家的质疑和猜测。


坚持,点滴爱心聚水成海

2013年开始,他开始参加义务献血,四次义务献血累计献血1200ml。在校内,有同学看他连续献血,而且一次要献400cc,便说“为什么你那么积极?该不会是为了200元吧?”

为什么呢?曾姝琦也不知道,“也许图的是喝杯牛奶吧!”他开着玩笑。因为对他来说献血是一件自然而言的事。他在人民广场逛街,看到流动献血车时,主动前往献血,然后稀疏平常地回家。他将每年献血一次放入自己的人生规划,把争取上海献血志愿者最高奖项“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无偿献血10000ml)作为自己的目标。他表示“如果坚持每年400cc很快就能完成这个目标”。

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者库的一次契机,更坚定了他献血的想法。一次,他看到朋友圈中,同学发出高中老师得了白血病,亟需造血干细胞的信息。曾姝琦次日便前往血站进行化验,试图为老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但是抽血的护士拒绝了他“你在3个月前刚捐了400cc,所以不能再捐献了!”他非常的沮丧,发消息把实情发给这位素昧平生的老人“对不起啊,没能帮到您!”却受到老人暖心的感谢短信。

曾姝琦认为,自己很多时候,做的都是这些感觉没能帮上忙的小事。包括他获得2017-18年校雷锋金奖,也是非常意外,因为觉得自己做的事很小,他心中“可能要做见义勇为之类的事,才能评上金奖吧。”但是,他也认为,雷锋精神代表着一种坚持,“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自己生活中的雷锋。”



发布时间: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