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成:如果没有建桥,我只是普通的老头儿

“如果没有建桥,退休后我就是个普通老头,张老头。是建桥给了我一个平台,因此我要尽责任,把工作做好。”

带着对建桥的感激、对学生的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张鸿成老师怀揣着教育理想来到了这里。在建桥,张老师每天的工作包括做好基层管理工作,为学生联系讲座、指导毕业生就业……在他眼里,能够做好这些小事就不容易。
  作为系主任,张老师天天都会到校上班。不仅如此,张老师还喜欢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进行心理辅导,张老师说,因为自己和学生接触得多,知道他们要什么,再加上会有辅导员把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反馈给他,因此他愿意四点半后留下和学生沟通交流。有时候学生晚上没空,他还会利用中午时间和学生谈心。张老师会定期给学生作讲座。日语系如今有4个本科班级和3个专科班级总共7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每个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讲座,一学期就有7次。7次虽然不多,但要舍得花这些时间,做一次讲座不只是泛泛而谈。“和学生谈心、交流要备课,针对不同年级要做不同的安排。”这是张老师的态度。

13级新生入校大半个学期了,针对新生身上存在的“不要学”、“不会学”等问题,张老师思考后得到了解决方案。日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完全是崭新的,连记忆单词的方法也与英语不同。为了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除了安排讲座,张老师还要求学生做练习。练习内容从何而来?张老师亲自出马,针对学生每个阶段不同的学习特点, 准备了不同的阶段测试卷。新生的阶段测试由日语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利用课前10分钟、 集中晚自习的时间安排学生完成。批改工作由张老师组织辅导员、教师进行。张老师拿起手边一叠刚批改完的测试卷,“你看,学生们现在的正确率提高了很多,最高分有90多分,考试分数最低的也有39分。刚开学的时候,最低分的学生只能拿到5分。学生们在进步。”

张老师现在课上得比以前少了,但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程度始终不变。每次张老师给学生作讲座时, 都会邀请大找他谈心,虽然100多人的讲座最终只有3、4人会走入张老师的办公室,但这几个学生和张老师交流后,最终都有所收获。有学生成绩差,不要学,张老师就从生活等其他方面入手,先不谈学习,对症下药引导学生从“不要学”到“我要学”。08级有一个学生,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最终考进了南京大学士研究生。继续教育学院有个学生读到大二时, 连音标都不会, 也许是张老师说的话有了效果, 这位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奋起直追, 如今已是班里数一数二的高手。虽然张老师对学生的沟通很见效, 但张老师强调, 最关键的还是学生自身努力。
  张老师说,做老师的,一个月少休息一次没有关系,但要多和学生交流,这,就是责任。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责任尽好, 积极主动地去贯彻执行,工作会做得更好。“与学生互动, 把自己当成其中一员,师生平等交流、有感情地交流,建立深厚的感情,我提倡的是这种氛围。”

他喜欢和学生讲小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但小道理反映了大道理。”张老师对学生说,“世界上当这两种人的意见处于交点时,你一定要听。第一是父母, 第二是老师。父母也许唠叨、琐碎、让你觉得烦,但他们的爱和希望在你们身上;老师的教学水平是通过学生的进步体现的,所以老师也是真心希望你们好。当这两者的意见吻合、交汇时,要无条件的服从。”

作为基层管理者,张老师的工作细致而到位,有时下来一个任务,他会安排下去,并且随时了解工作是否完成,其他教师家里若有困难,他会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帮助,有些琐事张老师甚至也代劳了!谁在工作上取得了进步和突破,他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予奖励和表扬。他觉得,只要自己多为别人考虑,多做分外的事,别人会看在眼里,日后如果需要安排其他人多做一些事,就没那么困难了。

确实如此,在日语系,教职工们不会因为临时多做一件事而抱怨,甚至有老师每天早上六点半不到就提前来学校,四点半后仍留下来,也习以为常了。

如今,张老师已经快到了“二次退休”的年纪,他说自己初步打算在2015年的时候真正退休,“年纪大了,有干劲儿也使不出来,应该让年轻人多出彩,推陈出新,否则对专业发展不利。”张老师向往退休后的生活,“我不在乎生命有多长,我更看重生活的质量,退休后,我要学弹钢琴、上上网。”

发布时间: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