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燮华,男,1935年8月生,浙江镇海人,本科学历,教授。中共党员。上海建桥学院第一、二届董事会董事,第三、四届名誉董事,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燮华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1957年至2000年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微波教研室副主任、计算机系副主任、理工学院副院长;是教育部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第一、二、三、四届常务理事,副理事长。2000年5月,汪燮华受聘上海建桥学院,负责筹建创办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后历任上海建桥学院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专业主任、计算机系系主任、校督导办主任,信息技术学院顾问;他还是董事长顾问、学校第一届党委委员。汪燮华长年从事物理学、微波通信、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等专业教学和研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5项;编著教材30多册,发表《汉字笔形识别》《校园网及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等论文10多篇;荣获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民办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等称号。
汪燮华教授谦逊低调,待人亲切,经常还未开口,脸上就笑眯眯地乐开了花。提起在建桥工作的日日夜夜,他总是笼统、粗线条地几句话带过,很少谈及自己的投入与付出。回忆建桥刚创办那些年,工作氛围特别好,上下齐心,教师间密切配合,人人都是全身心投入,不计名利得失,全心全意为建桥发展而努力。一想起这种工作氛围,他心里就暖暖的。
一
1999年初,汪老师刚从华师大理工学院副院长任上退下,正与日本方面商谈合作一个项目,他得到了建桥创校校长黄清云教授的邀请,筹办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专业。黄校长介绍说: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紧缺,受高校招生名额限制,一大批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后没机会深造,四处闲散游荡,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民办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意义重大。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汪老师。得知建桥创办人周星增也曾是大学教师,下海经商致富后,又倾其所有办大学,汪老师对建桥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情,觉得义不容辞要帮周星增董事长把建桥办好。于是,他就来了。
建桥第一届招收的是高考落榜生,需参加学历文凭考。不少学生刚受到落榜打击,来建桥时都是灰心丧气的。学生很难管,本该40多人的课堂经常只来六七人。深夜泡网吧,宿舍里搓麻将,男女之间不文明交往,群殴打架的,都有。有个学生还“请”了一尊菩萨在宿舍里,考前拜一拜求保佑……但是,长期带教研究生、本科生的汪老师并没有看不上这些学生,在他眼里,这里没有坏学生,只有没养成良好习惯的年轻人,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帮助纠正;民办高校的学生可塑性强,有潜力,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上,他们与公办高校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只要教学得法、学生努力,同样会取得好成绩。对此,他充满信心,也极力为师生们鼓劲。
二
建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汪老师提出了“一本多证,一专多能,能力为本,两个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针,结合实际,以就业为导向重新修订教学计划,选定新教材,调整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努力培育专业特色。
只有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汪老师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邀请到名校名师前来执教,师资配备比普通的公办高校还强!根据入学测试及综合考量,他把学生分成四个班三个层次,要求主讲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狠抓教学质量,他定下了一系列制度,如,青年教师第一年任教必须下班级,当班主任,利用晚自习对学生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辅导。辅导员住校,全天候督促学生,严格管理。他规定各专业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习方法交流会”“教学经验研讨会”,每次他都亲自参加,认真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建议。他还经常随堂听课,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住校时经常找学生交流谈心,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和人生规划。
建校初期,校内不少人对辅导员的认识与提法有偏差,私下评论说辅导员是排在教师、机关人员之后的“三等公民”。但汪老师一来就对辅导员说,“辅导员就是教师,教师也要做学生思想工作,教师、辅导员平起平坐,没有高低之分。”年终,他还自掏腰包单请辅导员到酒店吃饭。在他的感召下,辅导员们都很自觉地进教室听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紧密配合,一天无数次进学生宿舍,深夜查网吧,把睡懒觉、逃课、泡网吧的学生“揪”出来送进教室。没多久,这届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一年后参加上海市统考,成绩名列前茅。建桥的办学质量因此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很快就有了自主命题权。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汪老师提出了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委、学校的支持下,他加强了机房、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他不仅关心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实习、就业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学生实习,他多方联系企业单位,安排实习岗位。起先,不少企业视实习生为“累赘”,虽勉强看在大教授汪燮华的面子上接收了,但只给实习生安排琐事杂活。后经汪老师多次登门协调,以向企业师傅支付带教津贴,或让实习生工作所得归师傅等方式,解决了诸多矛盾,让实习生顺利进入流水线的控制系统,学到真本领。汪老师为学生成才倾注了太多的心力、情感,以致于在每一届毕业典礼发言时,他都会流泪,他舍不得学生!
三
汪老师动作快,效率高,上进心强,走楼梯都是一步连跨两个台阶,一般年轻人还跟不上他的步伐、节奏。他经常是当天晚上布置的工作,次日早上就问落实情况,下属们常笑着对他说,“汪老师您是在鞭策我们,可这鞭子也太紧、太长了!”
汪老师尤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亲自给每一位青年教师确定专业方向、职业发展规划,压担子,配导师,采用“一带一”的培养模式,用引进教科项目、合作编写教材、共同备课、组织听课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鼓励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进修,什么时候该发论文了,什么时候该评职称了,他都会及时关心,设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汪老师刚来建桥时,由市有关部门领导拨给专项资金200万元,学校给予配套投入搞机房建设,建成了当时全市高校最好的多媒体机房。后来,市教委搞二期教学高地建设,又投入了500万元资金……建成网络的专业机房。机房建成了,项目完成了,队伍也就带出来了。
现为教务处处长的徐方勤,刚到建桥还是一个大专毕业的毛头小伙,被汪老师“关”进网络机房做实验员辅导学生。汪老师深知徐方勤做事用心很靠谱,就是有时候有点“偷懒”,需要逼着他向前跑。当时,汪老师的办公室在第一间,人员进出必须经过他的门口。汪老师经常看到徐方勤加快脚步“吱溜”一下窜过去都不敢停下来,知道自己把这“小鬼”逼得太苦太狠了,内心也很不忍,但表面上严格如故,依然踩着节点催徐方勤挤时间读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过来,直到现在已晋升为教授。
汪老师还非常关心本系职工的生活情况,对有困难的职工,总是主动提供帮助。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亲自指导全系的消毒工作,关心每一位职工身体状况,并为大家准备了防非典药品。
四
作为一名老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汪老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正直无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本系教职工的衷心拥戴。
每次系里开会,汪老师都“扮演”着两个角色。首先,他从党支部书记的角度提出要求,然后,再以系主任的身份部署工作。为支持系里开展党建活动,他拿出了自己的经费。建校初期,学校只有党总支,发展党员的申报材料都要送到校外上级党委办理。汪老师说,“可不能因为我们的党组织级别比较低,耽误了学生的发展。”在他的引导下,系里率先发展了学生党员,第一个筹建了团支部。他还亲自为入党积极分子作入党介绍人。有一名应届毕业生被批准为“支援西部计划”的青年志愿者,到云南省一所县级中学担任计算机基础教师,汪燮华非常支持,还特意送上由他主编的计算机基础教材。
有一次,辅导员章连英经过汪老师的办公室,听到电话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就代接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非常焦灼的女声,询问汪老师在不在。——是汪老师的女儿从瑞典来电,她已经一周联系不到老爸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就把上海亲友的电话都打了个遍,最后找到建桥,才从校长办公室里“逮”住正在谈工作的老爸。原来,汪老师上一周到市里参加封闭式专家命题会,竟忘记告诉女儿了。专注工作,汪老师是如此地忘我投入,对待名利,他很少考虑自己,总是先把别人放在心上、摆在前面。他主编教材,不拿最高档的稿费,只领中、低档。有时出版社会给主编单独一份稿费,他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甚至对离职人员,他都要召开欢送会,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
汪老师的女儿一家都在瑞典,三番五次劝他去瑞典定居安享晚年,但他总说,我还有些精力,还可以多干些事情。汪老师忘不了第一次在康桥大酒店见到周星增董事长的情形。周董走到他面前,说,“汪老师,建桥的计算机专业就交给你了。”就这么一句话,他顿时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光阴似箭,这一来,就是不离不弃近20年!汪老师常对亲友们说,“是建桥延长了我近20年教育生涯!”有人曾问,在建桥工作是不是有给人“打工”的感觉,他的回答是“丝毫没有”。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不管在哪里,都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本职,我们民办高校的学生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我依然干的是党的教育事业,依然是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怎么会有打工的感觉呢?”(何羽、章连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