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桥学院实行四条举措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截止8月底,上海建桥学院本科就业率与签约率分别达到了99.56%与97.28%,再创新高。高就业率与高签约率标志着该校第二次转型发展战略顺利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转型发展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

“双师型”教师即指,既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建桥学院采取安排专业课教师走访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选派青年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与地区培训;推进教学改革,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健全机制,完善配套制度这四条举措,全面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产教融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建桥学院共有29名一线教师走访企业,参加产学研践习活动。在观摩、参与企业运营、技术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们了解、掌握了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接触生产、管理实际,为专业教学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大大提升了实践教学能力。

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葛洪波在广告公司挂职一年回校后,成立了由学生主导的工作室,制定了《企业形象设计》“三位一体”实训课程,即通过企业将广告业务引入工作室与课堂,使三者融为一体,共同培养广告人才。课程要求“模拟公司,仿真操作”,将班级组成仿真性广告公司,所有学生每5人一组组成分公司,限时设计出广告作品,由教师、广告企业与生产企业共同评比。教师既要按教材系统讲授,又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讲课内容,还要担任“总公司”的组织、策划工作。工作室成立与课程开设后,广告专业学生在全国第二十一届“金犊奖”评选中取得了8个作品入围奖、1项大陆二等奖、3个作品杀入全国复决审,获全国佳作奖的好成绩。

商学院商贸系副主任、副教授周英芬及其教学团队数年间走访十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教”与企业所“用”相结合,让学生走进企业,到车间、配送中心、样品间等部门顶岗实习,了解生产流程;让企业家走进课堂,向学生讲解国际贸易运营的实例。并以“适合学生需要,适合企业需要”为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践。该课程的培养方式、定位非常符合企业需要,学生就业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3年,周英芬教学团队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建桥学院在市级教学成果奖项方面零的突破。

二、研修访学,移植海外先进经验

扩大应用技术型院校教师到国外同类优秀教育机构学习的机会,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建桥学院在落实产教融合的同时,派出50多名一线教师赴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地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访学培训。回校后,教师们针对本专业特点,有效移植海外先进经验,推动学科建设。

信息技术学院数字传媒艺术专业讲师郝振华分三步走,仿照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应用技术型课程,首先开发《阳台花园》课程网站,然后成立设计类媒体创意师生工作室,进而发展成为产学研合作工作室,组建将课堂教学、产品开发与理论研究整合为一体的项目小组,由企业人员与本专业学生合作,完成针对计算机程序项目的生产研发。目前,课程网站运行良好。通过该平台,学生们可就数字媒体设计、视觉构成设计、二维动画设计等课程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与师生互动。

商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教师李人晴回在课堂上推广美国威斯敏斯特商学院的“啤酒供应”仿真实验,带领同学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对我国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追踪与研究,突破了目前国内供应链研究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型成果较少的局面,为探索降低成本和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方法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教学改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应用技术型院校有别于研究型院校,通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正在形成,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新的教学方式更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并促进“双师教师”的能力提高。

信息技术学院数字传媒专业教师矫桂娥不断研究建桥学生特点,结合上课实际情况,与企业沟通互动,编写了多本适合建桥与其他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教材。2005年以来,这些教材再版3次,印刷1万多册,被多所学校使用。近日,矫老师最新主编的《Flash互动媒体制作》与《Maya动画设计与制作》也先后出版。在矫老师的指导下,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参加“上海市计算机应用大赛”“苏州博览会”“全国数媒艺术大赛”等活动多次获奖。

护理系教师王慧娟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护理业务分成若干任务,并将护理系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6-8名学生承担某个任务,进行实训操作。实训过程中,王老师将中专时学习过护理知识的同学平均安排在每个小组中作为示范。通过这种“传帮带”式的教学,有经验与新接触护理专业的同学既巩固、学习了实践技能,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自学能力。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副主任、副教授阿娜破除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听课——考试”模式,代之以形式多样、联系实际、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训活动,把课堂变成新闻现场,限时30分钟,请同学们互做模拟采访,撰写新闻报道;把听讲变为新闻实践,要求同学们像参加记者招待会一样抢座位上课;加强新闻实践环节,要求同学们为所在社区创建新闻网站,每周至少采写一篇新闻作品,作为平时成绩。在阿娜老师的指导下,新闻系学生创办了《新闻习报》、微博微信报道平台《建桥,建桥,我是新闻》、学生电视台等校内实践平台。目前,《建桥习报》每周一期,已出49期;微博微信平台《建桥,建桥,我是新闻》每日推送,已有粉丝6000多人;学生电视台自今年4月14起,每周一晚上播出20分钟电视节目。这些平台正逐步走向正规化,面向校内外公众。

四、健全机制,完善配套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考评机制的核心。使其在专业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践习与国外访学活动,建桥学院规定:教师脱产践习期间,享受学校全额工资;学校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年终奖金等不受影响;学年目标考核奖金由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发放。教师国外访学期间,学校增资、职务评定不受影响。出国进修3个月以内,学校发放全额工资;出国进修3-12个月,学校发放60%工资。教师产学研践习成效与教师评价考核挂钩,教师产学研践习经历、成果等纳入聘期考核、教师培训考核和职务晋升、聘任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前,一般须有实际部门工作或实践经历,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必须有累计一年以上的践习经历。目前,建桥学院已有多名“双师型”教师获得高级职称,担任班主任、班导师等职务。

发布时间: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