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岚日语教学的人文视角

她认为,教师素养的精髓无关乎技术,关键在情感。
她设计的开口学日语路线图,重点训练学生的嘴和耳。
从她这里,学生学到了许多语言之外的东西。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陆放翁说的。
      王岚说:学一门外语,必先了解其国家社会,提起兴趣增强欲望,这样学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其实,这里隐含着语言学习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曾听于漪老师说起,抽掉人文,只是在语言文字形式上绕,语言文字就因此失去灵魂,步入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信然。
      好了,约定时间到,王岚来了。

 

 

她从“生死线”上走来

      虽说时令已进入秋天,访谈之先免不了来句“哈,今天天气真热”之类,也算是“敬语”了一下。按照日本的规矩,恐怕相互还要几个鞠躬吧。王岚答是啊。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正题,由日语聊到了王岚的经历。
      1988那年,上海师范大学校园已经拴不住完成学业的王岚,风华正茂的她,径直走进了向民中学大门,做了一名“菜鸟”教师,教授化学。“向民”可是市重点哦,多少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王岚自己也觉得找到了人生的归依。就这样,今天“化合还原”,明天“还原化合”,花去了王岚3年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呵,改革开放已然10年,出国去,开眼界,学习新事物蔚然成风。这风,同样也搅动了王岚年轻的心。要命的是,她突然发觉自己并不喜欢化学这门专业。出国到东邻日本,对她越来越具诱惑力。于是,循着五十音图,师从张鸿成老师(就是现在我校日语系主任的张鸿成,老资格了哦),王岚开始了日语启蒙。一年后东渡扶桑,华丽与否,这都是一个重要的化合转身。
      王岚至今感叹,在日本两年语言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异常艰辛的。“都说学日语入门容易却越学越难,这是真的”,王岚一下语重心长起来:“所以,我时常和同学们说,不要为好玩学日语,学成任何一门语言都是要准备付出的。”是的,王岚为学好日语,将人生最黄金的13年,拨付给了东瀛大地。然而,王岚也是幸运的。她实地见识了茶道、歌舞伎、相扑、书道、料理等无不折射出日本人民族心理特点的现场,了解这些,时常研究一些,是学好日语的重要基础。从语言学校出来,王岚在东京京王百货公司“冠婚葬祭”柜台一干就是12年。听完记者立马惊叹,这地方好啊,相当于大道通衢,相当于车站中转,“来的都是客,过后细思量”,可以追寻语言的脉络。是啊是啊,王岚语调也欢腾起来:这个柜台很有特点,冠,即某人提升了,祝贺的来置办礼品;婚,就是打理婚庆用品;葬,即处理立碑撰文事务;祭,也是帮助办理祭祀的一切应用。这不是一条“生死线”吗?记者忍不住打趣。“至少受益匪浅”,王岚应道:“在这里接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学到不少知识。”王岚举例说,日本人出生要到神社洗礼,结婚要去教堂做仪式,死后便皈依佛门。到日本久了,便不难发现,日本是个兼收并蓄的民族,值得我们学习。
      回国执教的想法在王岚心中酝酿。2003年,她又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还原。

 

“长着中国脸的外教”

       倏忽一瞬间,王岚来到建桥已有9年,是不可多得的一名日语老师。
       为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桥学院要接受专业评估,评估专业免不了听课,王岚被选中接受听课,也是大概率的事。评估组行家里手云集,有些事有些人是难以入他们法眼的。但听完王岚的课,对口的专业专家感叹:王岚老师是位“长着中国脸的外教”。再细端王岚,一身窄衣窄裤线条毕现,颜色不超三种,几近冷色淡雅恬静,一望而知走的是东瀛路线。至于“中国脸”什么的,因为往人种说,中日同属蒙古人种,就地域讲,两地同在东亚,脸型并无明显区别。专家之所以这样评价王岚,一定是有感而发的。
       说起这些,王岚异常平静。通过十数年在日本的磨砺,她自信日语没大问题,但以此来教授日语是不够的。王岚一生也求教了好些老师,每每从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教师素养的精髓,无关乎技术,关键在于情感”,王岚很有感触地说:“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门课他就学得好。”怎么做到让学生喜欢呢?那就得不断“讨好”学生。我们这些学日语的学生,林林总总,有一批志向明确,学习认真刻苦的;也有的是转专业过来的;更有一批是奉父母之命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来到日语班的。课里课外、班前班后,王岚花了很多时间接触接近这些学生,做了大量功课。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她将他们大致分为4种类型,即考研型、专业型、兴趣型和被动型。前两种类型,他们的学习力强,目标明确,只要加以点拨,讲解考试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即可;对于兴趣型的,王岚会循着兴趣的源头,如日剧、日本歌曲、动漫等,因势利导进行教授;对于被动型的,因为这批学生最多,王岚下的功夫也最大。有些同学由于学习不好,产生自卑感,还附带自负。“自卑加自负,是个很矛盾的现象,但你不能反感,而是要加倍给予尊重和鼓励。”教师的责任,呼唤着王岚的干劲。
       08级有位同学(应要求隐去姓名)满怀憧憬地考入日语班,叽哩哇啦读了一年,却提出要转系。为此,王岚找他谈心了解情况。问:为什么要转系?答:不想学日语了。问:转系就能学好其他专业?答:除了外语其他的我能行。问:当初考日语是怎样想的?答:因为比较喜欢。交谈后王岚又查看了这位同学一年的成绩,发觉并非很糟,总在及格线上徘徊。王岚很清楚,这是典型的“打鱼晒网症”,没有既定目标,一门课学不了多久或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于是教和学约法三章,日语课中只要一门考进80分,老师即同意转系。后来的事可想而知,这位同学受到王岚格外的“照顾”,课堂里得到的提问多了,被老师表扬日语书法写得漂亮的次数多了,当然成绩不止一门是80分了,学日语的兴趣大增,转系的事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王岚说,“教书育人,你先要了解学生,他的性格禀赋,对学习情况的动态了解。当然,这要花时间,可这是做老师的职责啊。”

 

“嘴角再向上弯点”

       “忌用眼睛和手学外语,多用耳朵,大声读3遍让自己的耳朵听。”每当说起朗读,王岚就显得激动。确实,我们有一大批同学,学日语,只满足于眼看心记,即使让他读,也只是哼哼如蚊蝇。这种错,王岚当初学日语时也曾犯过,后到了日本,语言环境大为改观,错误自然得到改正。可如今我们同学没有好的日语环境,眼看手写心记,到头来只能造就“哑巴”。王岚说,教《基础日语》,关键是要打好基础,除了人造小环境和必须的耳提面命,别无他法。为了重点训练嘴和耳,王岚设计了开口学日语的路线图,即五十音图→记单词→大声朗读→背诵例句→口语交流→听力训练→看教材读小说→写日语(书法),常常是教室里叽哩哇啦“吵”成一团,东洋味十足。王岚心里舒服。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为了清除“南郭先生”,经常有同学被“抓”到办公室单练,“有时,为了激将同学,我就‘负气’出走,在办公室外听,听不见听不清就没完。”王岚窃窃笑道。教室里同学读累了,王岚也会讲些语言知识解乏。如日语发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训读是日本固有的,音读则是汉语的近似音。近似音又类似于陕西关中地区方言和江浙闽南地区方言的混合体,学术上叫唐音和宋(吴)音。唐音是唐朝中日交互往来的产物;宋(吴)音的产生则是江浙闽沿海邻近日本岛的缘故,其中还隐含着南宋小朝廷的尴尬……说得学生茅塞顿开。
       为帮助同学掌握日语发音的特点,王岚比较了几种语言,如汉语是平上去入四声,英语一般为重音在前,而日语则是重音在后,像是英语里的问句。这是因为日语用汉字表音,以假名表意,假名作为助词或助动词,一般放在句后,所以日语一句话完整的意思要到最后才能表达,也就形成了日语重音在后的语言现象。   “在用词方面,敬语是一大难点。”王岚提醒同学,说穿了,敬语就是“场合语”,在对上、对外和自谦等场合满嘴套敬语表尊重。所以,王岚上课,时常有小品出演,模仿某种“场合”,给定一个情景,男女同学联袂上台,做动作,学说话。“嘴角再向上弯点。”王岚在一旁不断地提醒。这是王岚的特别要求,她要同学课后练发声时嘴角上翘,特别是女生,最好对着镜子观察嘴角。面对一些同学的愕然,王岚解释说,由于日语发音和敬语使用的共同作用,使得日语有些音乐感,这恰似我们的吴侬软语,即使吵架也美妙如歌。“语言实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特性,优缺点都在其中。”王岚借机讲起了茶道的机巧:那茶叶末是一塌糊涂,中国人喝不惯的。但茶道讲究“以心传心”,即主人用谦和的敬语、夸张的肢体动作、顾盼流转的眼神、精致的服饰装扮,以及说话轻声细语、含蓄暧昧等来待客,即使悲切,仍有喜悦情愫溢出,别有一种东瀛风味。
      “这是语言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风习,了解它意会它,对我们学习日语是很有帮助的。”王岚从东瀛走来,对此深有体会。

“哈日要哈到痒处”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人用“四喇叭”收录机,用高质量的家用电器,用引人入胜的动漫,以及日剧和歌曲,大举“入侵”中华大地,青年中也出现了“哈日”一族,大多学日语的同学也是奔着到日企赴东洋来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就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对此,王岚的态度是明朗而积极的。
      从教日语起,王岚就是同学留学日本的“中转站”。她会利用公私两条路径,帮同学联系学校,介绍专业,安排住处,就像自己的小孩赴日。“马楠在京都大学读博士了。”王岚脸上洋溢着自豪感。马楠同学是建桥02级学生,从一张白纸到打下坚实的日语基础,王岚是费了心的。“怎么说呢,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时时在刻苦,日日有进步,我再累也幸福。”王岚还说起,07级有位雷周颖女生,想到日本读计算机专业,但王岚考虑到计算机教科书里有大量的外来语,这也是学日语的一大难点,后这位学生听从王岚的劝告,选择了文化创造专业,就读梅花女子大学,提高很快,用日语创作,深得老师青睐。雷同学常常来电话,不忘感谢王岚老师呢。
      介绍同学去日本,行前谈话是王岚老师教的最后一课。“哈日要哈到痒处,反日要反到痛处,友好要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日本社会。”她以十数年零距离观察日本之经历嘱咐学生,生怕他们走岔了道。在日本,给王岚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为别人添麻烦”这一已流淌在民众血液里的理念,她对学生说,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她同时又告诉学生,日本人很巧,但行动上却拙;日本人喜洁净,但有时卑劣得叫人恶心。她叮咛学生,到了日本,在生活细节上,要避免无心酿错。如吃饭时不能两双筷子同时夹一种食物,这在日本习俗中是夹骨灰的举动;面试中不能抖腿,这在日本表示穷相;探望病人不能送有根的盆栽植物,因为“根”和“睡”是同一发音……从王岚老师这里,学生学到了许多语言之外的东西。 
      日本,1000年里将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顶峰,100年里引入西方文明成为世界第二。还是日本,1000年前拿去的汉字,在近100年里又以日本语形式深刻改变中文,政治、干部、电车、公园、名词、问题、革命、人气、美术馆、纪念品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全来自日本,你信吗? 
    “学日语是为学日本赶超日本,”王岚号召:“同学们,发愤啊。”

发布时间:20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