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和他的“三个起来”

 

高东老师

 

         高东说:“理论是鱼,实践是水,把鱼儿放到水中,鱼儿才能活起来。”
        高东上课喜动怕静,他变着法子使同学跟着上课的节奏,让思绪飞,让问答的话语飞。
        高东发现自己的学生都能“做”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了得到两种思想

——“教学方法面面观”

开栏的话

 
      转载《建桥报》2011第四期“教学方法面面观”栏目。
      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当我校实施以这“三个优化”为内容之一的新一轮教改时,当我们的大多数教师都认同这“三个优化”应成为我校新一轮教改的题中之义时,如何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还得回到课堂这一教育教学工作最基础的单元。回到课堂,不能不提教学方法。蔡元培有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尚自然”、“展个性”,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有所突破。
我们可喜地发现,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这种突破在我校已初露端倪。因此也就有了本报“教学方法面面观”这个栏目。《高东和他的“三个起来”》是这个栏目的开篇之作,今后本报还将陆续介绍更多教师的教学法。期望这个栏目能达到“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的目的。
                                                                                                                                                               编者
                                                    
 
 
高东和他的“三个起来”
 
本报记者  王加宁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师傅。”讲台上,高东老师一脸的严肃、满眼的得意。讲台下,新闻班同学们一派狐疑神情,晕,明明是老师啊,为什么叫师傅?以这样一个疑问做由头,记者找机会和高东有了次较放开的侃大山。
        早有耳闻,高东为人,低调谦让;高东为师,亦庄亦谐。可半天聊下来,感觉是高东张牙舞爪,特别是话题进入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实务之类,高东更是得理不让人,底气神气霸气,三气不打一处来。
        高东曾经沧海,青春年少时,就作为中国记者代表赴日本出席亚太记者论坛并发表演讲;担任过新民晚报驻美国记者、新民晚报美国版主编以及多家报纸的领导工作。如今高东试水教学,意在搏击风浪后寻一处港湾修养生息,不想教学的浪潮同样汹涌,裹挟着高东一刻也不停地朝前。好在,高东热爱新闻学,更愿意向弟子传授。至于传授的方式,高东开口就是“三个起来”,这或许可解释高东更愿意做“师傅”的原因。
 
“让理论活起来”
        高东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记者,问:理论是什么?“那还不简单?所谓理论,无非是观点、概念、原理、判断等的集合。”记者脱口而出。“不,”高东挥了挥手,一字一顿地说:“理论是鱼,实践是水,把鱼儿放到水中,鱼儿才能活起来。”想不到高东一开始就把“理论”这个理论演绎活了。是啊,在课堂上如果从理论到理论,无异于把鱼摞在一起,那可是菜场鱼贩子泡沫箱里的死带鱼呵。
        高东的幸运,或者说新闻学这门课的幸运在于,到处都是对应于理论“鱼”的实践之“水”。在众多的报纸中,高东喜欢用《新闻晨报》做辅助教材。2010年的“五一”假期,结合新闻编辑学课程,高东指导新闻班的同学对上海任意两家主流媒体的世博报道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不少同学都选择了《新闻晨报》。据同学的数据统计和报纸分析,《新闻晨报》5月1日至5日涉博报道人数约54人,报道字数达15万余,仅5月1日当天就有晨报记者报道38条,晨报记者拍摄的图片11幅,关于世博报道的总版数为43版(当天报纸总版数为56版)。对此,高东欣慰地说,这些都是同学们花了很多功夫统计出来的,除了数据,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相当专业的报道分析。在自己喜爱的最佳标题和版面方面,大多数同学都提到了《蝴蝶教授点亮魔方》和“世博奶奶”、“世博探馆”、“世博会运营首日新闻发布会解释五大热点问题”等。通过这次分析,同学们深切理解了每天在大大的晨报报头下面的那行字——“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的真正含义。        有的同学在对比晨报和晚报时说:“晨报和晚报相比较,就好像智者和长者,智者聪慧有激情,而长者经验老道做事稳健。”
在讲授新闻的核心信息、补充信息和完整信息时,高东以2009年5月6日《新闻晨报》头版导读标题做练习:本市某高校大三女生欲休学生孩子;如果因版面位置限制,需要删去2个字,可改为——本市某大三女生欲休学生孩子;如需要删去5个字,可改为——大三女生欲休学生孩子;如还需要删去2个字,可改为——大学生欲休学生子;如果还要删去1个字,则为——大学生休学生子。有了这样一个感性且好玩的练习,同学们再去啃那些枯燥的概念,也许就更容易理解了。
        “我非常喜欢新闻编辑课,高老师总是结合当天晨报上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启发我们进行专业思考,用晨报做教材,比课本生动多了。”何贤慧同学告诉记者,她本来以为新闻专业不适合自己,觉得很抽象、很深奥、学不会。后来在新闻编辑课堂上,高老师以《新闻晨报》上最新鲜的例子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像定位啊,选题啊,策划啊,主副标题、专栏专版专刊啊,她通过晨报上的实例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经常对照进行专业训练。现在何贤慧同学每天都等着上新闻编辑课,即使没有课也会自己去买晨报看,对新闻专业的兴趣愈发浓厚了。
        高东很自信。是的,以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借助铺天盖地的报纸,他总能弄出些水灵灵、湿漉漉、毛茸茸的东西来。在学校本科专业评估阶段,复旦刘海贵教授在听了高东的课后,感慨地说:“这样的课在复旦也听不到。”
 
“让课堂动起来”
        高东上课,喜动怕静。“教师在讲台前讲述,学生一动不动地坐在下面听。对于新闻专业而言,这不是一种好的教学状态。”高东把头摇得象货郎鼓。当然,所谓“动”,绝不是可以随便走动嬉戏,而是要同学跟着上课的节奏,让思绪飞,让问答的话语飞。“腿勤,嘴勤,脑勤,一直是公认的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而且,高东认为,“ 这种基本素质的培养,应当从课堂教学做起”。
        于是,每堂课程的开始,高东会先提出一个预先设计好的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比如:请给形形色色的“炒作”现象下一个基本定义;请分析一下生产鞋与生产报纸有什么共同点;影视剧的大量翻拍现象说明了什么;你是否赞同处罚违法广告时代言明星负连带责任;由蝴蝶效应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通过这些小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思考状态。
        听高东讲一个个课堂小故事,也引发了记者的思考:鼓励动嘴,逼迫动脑,对于新闻学这个特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尤其重要的;由此及彼,记者感悟到,一种专业素养如果不实实在在地蕴藏在莘莘学子的习惯和言行中,而只苍白地印在书里写在纸上,那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
        高东注定是不安分的,以前做报人是这样,如今他让教室飞,跨越了时空。他不满足课堂讲授和学生的书面作业,他希望将即时新闻观察、选题策划、采写报道作为课堂教学的要素和标的,用新闻媒体的实战标准来要求和评判学生的作业。网络提供了这样的便利。高东说干就干,在东方网上创建了博客“高东的新闻教学课堂”,后来被亲切地称为“高东博客”。“高东博客”于2007年11月开设以来,已上传教学文章350多篇,30多万字;浏览量已达19万多人次,留言及跟帖评论1000条;日均访问量145人次。汶川地震期间,06级詹佳佳同学的一篇《新闻晨报前十天汶川地震报道的研究报告》在“高东博客”上发表后,引起晨报重视。晨报将此文转载到报社网页上供记者编辑学习参考,同时邀请詹佳佳到该报国内新闻部实习。詹佳佳因此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
        “高东博客”是个容量大、动感足的大课堂,高东又将它改造成实训场地、新闻会客厅,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的精神家园。它的特点是全天候、即时通,将课堂教学及学生实践直接与社会媒体的活动连接起来。墙内盛开的花,流香至社会媒体。高东是这样一个人,他觉得无价值的事,会半眯着眼微摇着头应对;而一旦认准的事,捋袖就干。为“高东博客”,他吃辛茹苦、无论昼夜,但他愿意,回答就一个字:值。“高东博客”获得2009年上海市师德建设优秀项目提名奖,事迹也被收入了市教委编辑的《师德建设优秀项目汇编》一书。
 
“让学生做起来”
       “不让进?你爬墙也要给我爬进去!” 07级新闻本科班丁荣同学为某些足球运动员涉“黑”,欲采访著名足球教练朱广沪,遭到基地门卫阻拦,正向“师傅”高东诉苦呢。不想引来老师好一顿训斥。
        高东认为,新闻专业这门课,如果仅仅进行课堂上的照本宣科,不关注时事,不观察社会,不瞄准媒体进行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媒体后,往往还要从学徒工做起,既耽误了时间,也会失去很多机会。其实,在大学,又岂止是新闻专业必须让学生做起来?古今中外在这方面应当是有共识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就曾经强调,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们则应该站起来,四面观望。
        怎样让同学做起来?高东按照“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向技能转化,学习和工作接轨”的宗旨,模拟社会媒体采编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新闻的策划、采写和编排,向社会媒体发稿、报道。于是,“学新闻编辑从一张班报开始”,教室变成了编辑部,由同学报选题、谈选题,然后由老师讲评,最终确定报道选题。2010年10—11月两个月中,08级新闻专业本科两个班级就有9位同学在新闻晚报社区版上发表了《市区往返横沙岛太不方便》、《有线通怎样让老年人行得通》、《出国读一年制硕士,能学到什么?》等11篇新闻报道,其中有4篇刊登在新闻版头条。就最近发生的日本地震海啸灾难事件,同学们忙得赛过报社的编辑,陆续进行了“主流报纸有关日本地震海啸报道的统计与分析”;“日本媒体报道灾难有什么不同”等研究,通过“热炒”,学习各家报纸基于各自定位的连续报道规模、结构和采编特点。
        回过头来再说丁荣同学。所谓爱之深,斥之厉。丁荣有一根筋精神、二愣子劲头,高东这个当“师傅”的,非常看重这做记者的性格根基。丁荣多次在教学博客上发表优秀习作,引起社会反响。前述被“师傅”训斥时,他正在《东方体育日报》实习。小子被“骂”醒了,竟然采访上了朱广沪,发了《传末代甲A沪深之战涉赌 李毅:三个进球已表明我态度》等颇具分量的文稿。在东方体育共计发了100多篇文稿,包括整版的新闻采写,得到总编破例发给的特别奖金。随后,他又辗转到了《新民晚报》,发了20多篇文稿,其中冒着生命危险采写的《房外布满眼线暗门重重 房内人声鼎沸机关“操控” 商务楼设地下赌场疯狂“吸金”》一文,为破获地下赌场建功。据不完全统计,新闻专业前后有10多名同学通过“做起来”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关注,多名同学被报社挑选去实习和工作。
 
 
        “高东兄:偶然路过,景色迷人!老兄尽心敬业,学生之福也。近期可有弟子的作品?我正缺。”浏览“高东博客”,摘下一个叫金波的新闻从业人员的留言。忽然,记者脑子里过了下电影:每当说起自己的学生,高东总是两眼脉脉,口中滔滔。成就感?对,绝对是成就感。就象当年。
 
 
 

发布时间:2011-05-07